Skip to main content

Stories From My Hosteling Days - 1

hostelling

 (ˈhɒstəlɪŋ) or 

hosteling


n
the practice of staying at youth hostels when travell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总想记下我在年轻的时候hostelling的旅途上遇到的事情,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今天,喝了一杯好红酒,醉醺醺的时候,我终于鼓起勇气把他们记下来。

第一个故事可能也是最戏剧性的一个。那次我有幸参加一个在佛罗伦萨(Firenze; Florence) 开的会。很自然的,我规划了一整个行程去玩周边。根据我的规划,第一站我刚飞到佛罗伦萨就得坐火车去那不勒斯(Napoli; Naples)。我当时时差(jet lag)很严重,晕晕乎乎的到了那不勒斯,下了火车以后就得坐一趟轻轨去我的青年旅社(hostel)。结果不出所料,我坐反了方向,轻轨带我去了一个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地方。祸不单行,我下车以后立刻发现我的手机iPhone被著名的那不勒斯小偷给偷了。我回想起来,火车上有一群叽叽喳喳年轻人,还有一个行动迟缓的老头子,都有可能是小偷。不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对我下的手。我拖着一个小型行李箱,沮丧的走了一圈,终于鼓起勇气在一个比萨饼店门口停下来,用英语问收银台的意大利女生,我坐错了轻轨,手机又被偷了,能不能帮我打个电话给我的青年旅社。让我惊讶的是,她非常的同情我,立刻帮我打了电话,然后问我要不要叫一个出租车。我非常感激,让她帮我叫一个出租。等出租的时候,我还跟店里的一个在做比萨饼的意大利年轻人聊天,他英文不算太好,但也非常友好,对我的情况表示同情,也告诉我他希望有一天能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等我的出租车到了,我感谢了那个女孩,就坐上出租到了我的青年旅社。

那个青年旅社非常有活力,大家都非常友好且幽默。尤其是那个说着英式英语的前台女孩,她有一种特别的让人感到亲切的魅力,让我一下子忘记了丢掉手机的烦恼,高高兴兴的开始了我的那不勒斯之旅。

临走的时候,我缺了一点坐汽车的现金,于是我小心翼翼的问她,能不能从前台的小费罐(tip jar)里面借一点,且承诺以后会寄钱回来还,她稍显犹豫,但还是答应了。

她换班的时候,另一个说美式英语的女孩来了,我跟她交流不多。

等我到了下一站,我如约寄了些钱给那个青年旅社。因为我忘了她的名字,只好在明信片上写到:“To the girl with British accent, blah blah.” 多年以后,我觉得她完全有可能是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人,所以我写"the girl with British accent”恐怕还无意中冒犯了人家,心里颇为后悔。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s many people point out, it takes perseverance, patience and pain to set up Chinese support in LaTeX . So after I took the pain to do it, following these two great tutorials (TeXLive users take note: DO follow instruction 4.b .), I thought I should use it more. Here it is: the bilingual pdf version of the " Analects of Confucius"(《论语》), or "Confucian Analects", translated by James Legge and typeset by me. Many thanks to Project Gutenberg for the original plain text version!

天国之秋

Book review: “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 by Stephen R. Platt 秋天有两种:一种是丰收喜悦之秋,一种是伤感可悲之秋。太平天国之秋,毫无疑问是第二种。 《天国之秋》改变了很多我对于太平天国的认识和评价。作者一上来就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作了一个中肯的评价,认为西方史学界长期以来称之为“太平叛乱”,以及中国史学界以太平天国为原始共产主义而称之为“太平革命”或“太平起义”,都失之偏颇。唯一恰当的称谓,当为“太平内战”。 ("The Taiping were indeed rebels, but to call the entire war the Taiping Rebellion is to cast the rebels forever in the wrong, and to blame on them for defying their legitimate rulers and destroying what one might surmise was otherwise a peaceful and stable empire." "...just as it is unfair to suggest that the Taiping were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devastation of the war, it is likewise an exaggeration to claim they were building some kind of peasant utopia.") 作为西方人写中国史,作者不可避免地更关心西方历史与这段中国历史的联系。全书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国的太平内战,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跟欧洲和美国历史有实质性的联系。简而言之,因为美国内战导致大英帝国在美国的贸易锐减,英国害怕同时因为中国内战而失去另一个巨大的贸易伙伴,而违背一贯的中立政策,干预了中国内战。虽然直接干预并不多,而且政策还有反复,却鬼使神差地影响了

两个庄园的故事

每次去纽约市玩,我都尽量顺路寻访一个纽约上州的景点。 比如洛克菲勒庄园( Kykuit the Rockefeller Estate ),就是位于哈德逊河边上众多美国第一代大资本家的庄园之一。虽然是七八年前去的,我还能记得当时导游告诉我们的几件老洛克菲勒教子有方的逸事。作为白手起家的第一代,老洛克菲勒的庄园尤其简朴。他没有太多爱好,就喜欢驾马车兜风。于是庄园里就有马棚。他要求自己的儿子(小约翰)和孙子们(包括曾任纽约州州长和美国副总统的纳尔逊洛克菲勒)从小就在马棚劳动,喂马、洗马、倒马粪。每天的“工资”是一毛钱,可以用来换糖果、冰淇淋。劳动后的奖励还包括跟老洛克菲勒一起在自家后院驾马车兜风。此外,他还要求子孙把每天工钱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一分钱,捐给教会。今天的美国社会,到处都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影子。除了非常明显的如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大学,还有芝加哥大学、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好几个国家公园。 虽然这次旅行多了一个两岁半的女儿,也不能破例。 等我们匆匆赶到范德堡庄园( Vanderbilt Mansion )的时候,身穿国家公园护林员制服的导游正带领大家从游客中心走出来。他在一棵大树下站定,等游客陆续到来围成半圈,才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大家下午好!我的名字叫Dimitri。” 像一个善于讲故事的说书人,Dimitri一开口就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他娓娓道来,大家眼前的这栋欧式建筑的主人,是镀金时代传奇的资本家、“铁路大王”范德堡之后。他从范德堡如何发迹于一艘渡轮讲起,到他如何建立铁路帝国,富甲一方,福荫子孙。然而与其他美国早期资本家族不同的是,他的子孙却几乎个个热衷于跻身上流,富而求贵。(当时社会风气正处于转型期,遗老遗少依然重血统而轻新富。)为标榜富豪,范德堡的子孙大兴土木,最有名的莫过于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比尔特莫庄园( Biltmore Estate )。朝歌暮宴,一掷千金。 这个位于纽约州的范德堡庄园的主人,是范氏子孙中的异类。据说他是唯一一个遗产多于继承来的财富的范氏子孙。这个庄园,也只是他夫妻两人消暑小住的地方。导游这才带我们登堂入室,一览当年的奢华。 导游最后告诉我们,与范德堡同时代的大资本家族如洛克菲勒、卡内基、摩根、梅隆,都为私福荫后人,为公泽被后世。唯独范德堡家族,竟没有一个能守住当年积累的巨大财富的后人;对美国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