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12

Mafia Inc.

Book review: "Mafia Inc.: The Long, Bloody Reign of Canada's Sicilian Clan" by André Cédilot and André Noël, translated by Michael Gilson If you ever drive to Montreal, from either Ontario or the United States, you will surely notice that the moment you enter Quebec, the road becomes extremely bad. It only gets worse once you start living in Montreal. "Crumbling" is the only appropriate word to describe its infrastructure. If you ever wonder why, the answer can be summarized in one word: mafia. Originally written in French by two veteran investigative reporters of La Presse , the largest French daily newspaper in Montreal, "Mafia Inc." is, in my humble opinion,  the best book to lear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most infamous Sicilian crime family in Canada, the Rizzutos. One episode of their story has been immortalized on the silver screen in "Donnie Brasco (1997)" . The authors took pain not to romanticize the life of the mafiosi, a

天国之秋

Book review: “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 by Stephen R. Platt 秋天有两种:一种是丰收喜悦之秋,一种是伤感可悲之秋。太平天国之秋,毫无疑问是第二种。 《天国之秋》改变了很多我对于太平天国的认识和评价。作者一上来就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作了一个中肯的评价,认为西方史学界长期以来称之为“太平叛乱”,以及中国史学界以太平天国为原始共产主义而称之为“太平革命”或“太平起义”,都失之偏颇。唯一恰当的称谓,当为“太平内战”。 ("The Taiping were indeed rebels, but to call the entire war the Taiping Rebellion is to cast the rebels forever in the wrong, and to blame on them for defying their legitimate rulers and destroying what one might surmise was otherwise a peaceful and stable empire." "...just as it is unfair to suggest that the Taiping were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devastation of the war, it is likewise an exaggeration to claim they were building some kind of peasant utopia.") 作为西方人写中国史,作者不可避免地更关心西方历史与这段中国历史的联系。全书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国的太平内战,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跟欧洲和美国历史有实质性的联系。简而言之,因为美国内战导致大英帝国在美国的贸易锐减,英国害怕同时因为中国内战而失去另一个巨大的贸易伙伴,而违背一贯的中立政策,干预了中国内战。虽然直接干预并不多,而且政策还有反复,却鬼使神差地影响了

斯文宝宝诞生记:生产篇

【注:这是我老婆的客串博文。】 熬啊熬,终于在各种不舒服中熬到了37周宝宝足月,就等宝宝发动了。可惜宝宝都一直好淡定好淡定,到了39周多都还没动静。别人预产期比我后面的人都生了,我真是淡定不下去了,怕宝宝在肚子里面待久了胎盘老化缺氧脐带打结之类的。刚好我表姐和朋友们都是38周,39+2,39+4生的,可我到了39+4,一点反应都没有,连假性宫缩都没有了,心里好难过,忍不住哭了,还跟老公说下周看医生一定叫她催产了,剖腹也行,再不生我就要得抑郁症了。 事情偏偏这么巧,9月10日,39+5,我上厕所的时候发现见红了。我知道宝宝离我不远了,赶快打电话让老公回家。夜里凌晨12点40,9月11日,39+6,我被肚子痛醒了。立马睡不着起来数宫缩。从一点到三点,开始是准时的8分钟一次,后来就渐渐消失了。算了算了,我失望地上床睡觉了。到了早上八九点,我又被肚子痛醒,这时候又是很准时的十分钟一次。吃完早饭,肚子越来越痛了,就像每八分钟打一针青霉素,每次打一分钟一样。到了下午三点,肚子更痛了,而且频率到了5分钟一次,立马让老公开车送我去了医院。 到了医院,幸运地发现我的产科医生当天值班。医生先是安排到assessment room做了胎心监护。这时候宫缩已经很厉害了,痛的时候我已经忍不住用手拍床才能熬过去。等胎心监护完成,护士让我泡了个按摩浴,缓解了一些疼痛。接着医生来作了内检,已经开了4指半,我立马要求上无痛。接下来护士带我到了产房,其实就是自己的一个房间,有一张床,可以睡,也是生产用的,还有一个沙发供爸爸睡,一个小台子是宝宝出生后睡的地方,另外还有独立卫生间可以洗澡,而且这些都是免费的,真好。倒霉的是,那时候正遇上饭点,麻醉师久久不来,我的肚子已经疼得很厉害了,大概三分钟一次,痛起来已经像用车门狠狠夹十指,钻心地疼,每次疼都忍不住砸桌子,话也说不出来。。。一个多小时以后,麻醉师姗姗而来。上了无痛,顿时感觉上了天堂啊。什么疼痛都感觉不到了,宫缩的时候只是有肚子紧的感觉而已。 就这样到了9月12日凌晨一点左右,预产期当天,我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像是什么东西压着我,逼着我用力把这个东西排出来。医生来检查,说是宫口开全可以生了。立马开始push。push的时候要憋一口气,然后像拉大便一样用劲,不能松气,一股气完了之后要再深呼吸一次继续push,直到这阵宫缩过去。这时候我孕期不

斯文宝宝诞生记:怀孕篇

【注:这是我老婆的客串博文。】 斯文宝宝是结婚纪念日来到我肚子里的宝宝。当然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宝宝来了,一心想着回国玩的事情。那次回国很倒霉,从Montreal到Toronto的飞机故障晚点。为了赶飞机,我一路从国内航站楼跑到国际航站楼,但还是错过回国的航班,只好在Toronto住了一晚。到北京后又和闺蜜扛着大箱子上天桥下天桥,一点都不怕累。然后自然是各种美食啦,什么生鱼片生蚝烧烤火锅来者不拒,孕期忌口的东西我都吃了,并且吃到拉肚子。(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啊!) 1月4号回成都,大姨妈没有来,我也没有在意,以前倒时差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情况,照样胡吃海喝。8号的时候跟爸爸们去唱歌吃饭,当晚回家嗓子痛,我以为是小感冒也没有在意。第二天又洗了温水澡,还出去吃了地沟油火锅。这下好了,嘴巴上马上长泡,并且由于洗澡水太冷感冒了,鼻涕咳嗽不断。到了11号,大姨妈还没有来,我告诉笑脸妹,怀疑是不是怀孕了。笑脸妹让我去买试纸,我不敢,总觉得没那么容易就怀孕,而且怕试纸诈胡。到了13号,我实在忍不住了,跑去买了试纸。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只用了两秒钟,试纸就是强阳了,说明已经怀孕一段时间了! 这下好了,我是一个超级爱担心的人。当时正在感冒,嗓子又疼每天咳嗽很厉害,怕是对宝宝不好。所以丝毫没有怀孕的喜悦,赶快上网查感冒对宝宝的影响。先是用中文查的,不查还好,一查脚都吓软了。好多人说孕早期感冒宝宝会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什么的,我都快哭了。赶快用英文查,还好,都说只要不是发高烧就没有大碍,心里稍微安慰了一下。但我这个人就是贱啊,喜欢到处看症状,结果又无意中看到嘴上长泡是herpes病毒,是致畸的,中国的医生都说孩子要不要自己考虑,我的腿又软了。又用英文去查,还好,孕早期不要紧的,何况我从小就爱长,体内已经有抗体,可以传给宝宝的。 虽然这些症状都无大碍,但还是阻止不了我那颗爱担心的心。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在论坛里看怀孕相关的东西,而且都是看负面的。。。每天都看无症状胎停,宫外孕神马的,自己吓自己(现在想起真好笑)。因此,自从知道怀孕之后,我的情绪一下子变得很消沉很消沉,哪里也不想去,就在家里待着,生怕动一下宝宝就没了。也许是心理作用影响了身体,我的感冒更严重了,鼻涕咳嗽不断,嗓子也越来越痛,后来发展成上呼吸道感染,整夜咳嗽,根本无法入睡,好容易睡上几分钟,又会被巨咳弄醒。但由于怀

微博实验

当全职奶爸的时候,整天又累又困。为了缓解压力,我把老婆的新浪微博账号抢过来,加了一大堆酒井的朋友,就开始玩起了微博。不出所料,社交网站好不好玩,主要还是看人气。微博上的老朋友让我立刻找到了酒井bbs的感觉。因为微博上的人还是国内的居多,也成了我了解一下国人心态的窗口。 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微博的坏处也彰显出来: 1. 容易上瘾。微博把我所有闲散时间全部占去,一旦忙完一件正经事(比如给闺女喂奶),就习惯性的开始刷微博。当然也怪我自己意志力薄弱。这些时间,不管用来看书还是工作,都对我自己的未来有大得多的好处。(因为沉溺微博,我从图书馆借来的"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没能读过15页就到期该还了,心里很愧疚。) 2. 内容空洞、重复、肤浅。微博上的内容,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没有多少信息量。 a) 谣言和明显错误的言论很多很多,害得我老得用Google、Wikipedia来辨别真伪,浪费了很多时间。很多谣言明显是利益集团有意为之,居心险恶。(我常看的CBC、NY Times、BBC、Montreal Gazette、La Presse都是信誉很高的信息来源,直接帮我把谣言和不可靠信息筛掉了。国内人生活、工作效率低,或许跟信息源污染严重有关?) b) 很多申冤微博,直接把微博当上访办,反映的是国内社会严重不公,底层人民怨声载道。结果是政府天价维稳,本来可以用来发展经济的钱又内耗掉。 c) 还有很多公司CXO,一天没事也发些不痛不痒的微博,为自己招揽人气,塑造品牌,搞注意力经济。我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谁,但是教Chinese怎么爱China的Taiwanese American李开复先生当为此坏风气之滥觞。当年他在Google China的时候,不好好工作,专事为自己沽名钓誉,有违职业道德。以至于Google China业绩那么差的时候,总部竟然不敢立刻撤他的职。要在国外,他早就下课了。参见Yahoo!,HP。相比而言,影视明星本来就是靠人气吃饭,所以用微博跟粉丝互动,中(微博)外(Twitter)皆然。 3. 阻碍思考。微博的形式决定了它是gossip和吵架的工具,不是深度交流和思考的平台。面对一条微博,我只能条件反射地去批阅或转发,根本来不及思考。长此以往,必将养成肤浅的思维习惯。 4. 僵

取名

老婆刚验出孕,我就开始琢磨孩子的名字了。 首先,我觉得名字应该中性一点。女名“淑”“惠”“芳”,男名“刚”“强”“毅”,不仅缺乏新意,还特容易重。我自己就是受害者。中性一点的名字,男女通用,也省我事儿。当过或者要当父母的人都知道,取个好名字有多么地费脑细胞。 其次,我觉得名字不要用生僻字。别人如果老是念错你的名字,你不开心;人家知道了,也不开心。既然不用生僻字,又不想重名,单字名就不要想了。所以要两个字。 再次,我认为好名字应该用典。典故就是文人之间的猜谜游戏,猜到了以后有一种快感,同时也把一个孤零零的名字增添了上下文,涵义丰富了起来。所以“三立”、“友谅”、“静姝”都是好名字。 然后,我希望孩子的外文名跟中文名有所对应。我的计划是先取中文名,然后找一个音近又不难听的外文名即可。因为加拿大是双语国家,我希望这个名字英文法文都好念。 最后,虽然我们还没有决定要不要更多的孩子,我希望这个名字可以很容易衍生出新名字,让人一看就知道两个孩子是兄弟姐妹。(这一点,我又是个受害者。我姐的名字是我爸的姓加我妈的名,“爱的结晶”啊。后来我出生了,没得取了,只好随便另取一个。) A tall order, indeed. 我先挑书。经典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论语》。记得刚考上清华,第一次接触大学图书馆的时候,我欣喜若狂。中学以来,我一直对思想政治课上宣传的共产主义有一种陌生感,觉得始终不是中国的东西,不能用来安身立命。现在回想,我当时的思维状况是典型的identity crisis。于是我想寻根,看四书五经。但是我看的顺序跟传统的私塾不同,否则应该从《大学》《中庸》开始。《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的言行录,很多地方读来像讲故事,所以立刻吸引了我。当时我的文言水平还不足以直接读,于是请教了英明神武的waikok,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入门。以后又读了各种注释版本,出国的时候带了一本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在身边随时翻阅。博士毕业的时候,我在论文扉页上加上了这一段: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The Master said, “Where the solid qualities are in excess of accomplishments, we have rusticity; where the accomplishmen

我的语言

我出生在四川南溪,一个位于宜宾边上的小县城。但是我并不会说南溪话,因为父母都在一个从重庆调来的军工厂工作。那个年代的军工厂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社区,从医院到学校都是厂里自己的。厂里的人在(南溪)本地人面前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是(重庆)城里人,只是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才到此苦寒之地。所以南溪话是不屑于说的,一口标准的重庆话就是高人一等的标志。虽然我父母说的都不是标准的重庆话,一傅众咻,我却操一口地道的重庆腔。因此,严格来说,我的母语是重庆话,也就是西南官话的重庆方言。 直到我七岁那年,全家搬到了绵阳。 绵阳的小朋友迅速注意到了我的重庆口音,毫不犹豫地开始取笑我。给我印象极深的就是“很多”这个常用形容词,重庆话说“he1 duo1”。我从小就是个很敏感的人,所以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绵阳话。几个星期之后,已经没有人能听得出我以前是说重庆话的了。 Story of my life. 考上清华以后,我的普通话立刻被北方同学嘲笑了。他们说我说普通话的时候不像在聊天,像在演讲。这是因为那个时候四川的学校里,老师还是用方言授课,只有在语文课念课文的时候,才会说普通话。我是个很敏感的人,所以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北京话。(我有意地模仿离我最近的北京人,也就是著名的waikok。以至于多年以后有个人跟我说,“你说话怎么跟waikok一个味儿呀”,我会心地笑了。)几个月之后,已经没有人能听得出我是四川人了。(最让我得意的是,在美国跟中国同学玩的时候,不止一次有北京人想认我当老乡。) 来到美国以后,才知道自己的英文口语有多烂。但是美国的同学很有礼貌,并没有因此嘲笑过我,只是不断地需要说"pardon"/"sorry"/"say it again"来确认。然而我是个很敏感的人,所以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美国英语。(我拼命看美国电视练听力,以至于什么垃圾节目我都看过。知道"Jerry Springer Show"是干嘛的吗?我还上了一门ESL的口语课,在一位慈祥的美国老太的帮助下,彻底纠正了非英非美的发音。)几年以后,虽然人家还是能听出我不是native speaker,但是说"pardon"的次数明显减少,而且有不止一位美国人真心地称赞过我的英文口语。 博士毕业之后找工作,